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法院动态

阳光照进执行“最后一公里”
——“三张清单”破冰执行困局

时间: 2025-08-18 09:09 来源: 浠水法院

“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,法院执行到底卡在哪?”某企业负责人攥着胜诉判决书,但两眼一抹黑。曾经执行领域的“信息孤岛”让胜诉企业深陷焦虑——财产查控如雾里看花,案款发放遥遥无期,强制措施突如其来,亦有企业家直言法院执行过程不透明,企业就像蒙着眼睛赶路,心里没底,容易着急上火,甚至误会法院没使劲儿。

信息困局 “盲盒”壁垒催生信任危机

“执行工作是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,也是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一环。与审判不同,执行是在‘盲盒’中进行的,群众缺少知情权,难以感受到公平正义,对执行结果的满意度也就难以提升。核查发现,80%被投诉‘消极执行’的案件,干警已穷尽查控手段,但过程不透明让群众误判‘执行不力’。”浠水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、执行局局长闵敢坦言。当企业面对查封、拍卖等关键节点却一无所知,质疑与信访便接踵而至。

如何破冰?我院以入选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试点为契机,锚定“阳光执行”靶心,四招让执行“晒”在太阳底下!

“法院加大执行公开力度、强化监督机制,这是我们开门执行的题中应有之义。”浠水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黄建军说。

清单破题  让权力运行“晒”在阳光下

“立案的时候,法院就给我了一整个执行工作流程清单,什么时候开始查控对方财产,通过哪些渠道进行调查,在这个清单上看得一清二楚!”某公司工作人员在执行事务中心立案时,执行立案人员向他送达《执行全流程重点事项告知清单》,从申请执行到执行回转,将执行阶段23个关键环节的权利义务写得明明白白。

“这样做,既减轻了法官事务性工作负担,更形成了前置约束。”闵敢解释道,执行流程、财产查控以及公开程度是当下申请执行人询问最多的事项,也是决定执行结果当事人是否满意的关键环节,为此浠水法院执行局推行“三张清单”,以标准化牵引执行公开广度与深度。

将执行过程比作一条坐标轴,这三张清单分别对应执行立案、查控、结案三个坐标点。浠水法院围绕执行公开建设,紧盯执行三大节点,设计规定期限内的集约告知进展情况清单,力图通过对执行前中后端系统监管,让权力晒在阳光下,让人民群众知道“流程怎么走、财产去哪了、怎样能结案”。

对外,向当事人发放《浠水县人民法院执行全流程重点事项告知清单》和《财产查控处置进展及执行款分配清单》,前者回答“流程怎么走”的问题,在执行立案阶段向申请执行人随案发放,以本院执行案件的日常办案流程为顺序,逐一对23项工作流程作出明确指引。后者回答“财产去哪了”的问题,在执行过程中动态告知,立案后发送财产查控情况,执行过程中发送财产处置进展,包括财产评估、拍卖进展及暂缓处置原因,重点释明优先受偿顺序、关联案件分配等风险,在案款到账后反馈案款分配明细,确保当事人对执行关键环节全程知情。

对内,执结案件由案件承办人填写《阳光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清单》,回答“怎样能结案”的问题,通过“统一指挥、统一协调、统一标准”对76个执行节点进行集约化管理,实现执行事务性工作规范化,并对执行实施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,规避消极执行、选择执行和乱执行行为。

“‘三张清单’一环扣一环,有效解决执行信息不对称、失信失能甄别难、执行廉政作风监管等问题。并且可依托数字化手段智能归集财产数据、抓取数字节点,由案件承办执行员‘点对点’发送至当事人,实现在办执行案件的财产信息和执行进展精准送达,让执行更规范、过程更透明、群众更信赖。”闵敢介绍说。

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,更是信任的催化剂。从权力封闭运行到全链穿透公开,从企业焦虑观望到主动配合执行,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——当每一份执行文书都经得起阳光检验,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石便坚如磐石。浠水法院执行局坚持“主动公开、应公开尽公开”原则,将执行信息最大化有效披露给群众。2025年以来,已发送90余份清单,成为化解纠纷的重要法宝。